“喂,是小陈吗?你刚解除强制戒毒,要记得按时到属地派出所做尿检,还要第一时间去社区报到。”
2024年11月26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服务中心,驻服务中心民警黄雪梅挂断电话后,认真查看本辖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以下简称“社戒社康”)人员信息,及时补充个人信息档案,确保每名人员都有专人专档。
近年来,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按照司法部“一体两翼”工作部署,深度融入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大局,扎实推动戒毒链条社会化延伸,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已建成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服务中心14个,并选派民警驻服务中心指导和开展社戒社康工作。
互通信息,实现全域全员管控
2023年8月15日,重庆市渝北教育矫治所(以下简称“渝北所”)与沙坪坝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沙坪坝区禁毒办”)、磁器口街道共建的重庆市沙坪坝区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展开剩余83%渝北所民警黄雪梅被指派为驻服务中心民警,在沙坪坝区禁毒办的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
“刚来服务中心的时候,工作千头万绪,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黄雪梅回忆道,服务中心刚成立的时候,自己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日常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黄雪梅只能慢慢摸索。
不懂如何推进服务中心工作,就多思考多总结,形成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论;不懂如何追踪失联人员建立档案资料,就张开嘴迈开腿,多走多问多联系……
一年多以来,黄雪梅的足迹遍布辖区每一个小区,双手写满数本厚厚的社戒社康人员个人档案和工作手记。
现在,黄雪梅开展各项工作早已游刃有余。
“与人沟通,是门大学问。我喜欢主动跟人打交道,在沟通中去了解对方的需求。”黄雪梅介绍,在走访街道、社区后发现,人员管控责任有的归街道管控,有的靠社区管控,还有一些两级都在管控,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黄雪梅便每月主动向派出所、街道、社区提供新增社区康复人员名单及所内整体表现情况,为社区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工作给予帮助,而街道则为服务中心提供每月新增社区戒毒人员名单及报到情况、管控现状等基本信息。
“社康人员曹某是不是又换电话号码了?”“张某现在住哪里,情况如何?”“下个月你又要新增一个管控人员,名字叫吴某某……”这天,是社戒社康人员定期尿检的日子,黄雪梅前往磁器口派出所与民警陆思月核实对接完相关信息后,便现场完善起社戒社康人员的个人档案,并对社戒社康人员进行了尿样现场检测。
“之前辖区新增管控人员,戒毒所会发函通知,但因报到时间存在跨度,会出现人员短期失联,不能及时管控的情况。现在,服务中心民警会提前告诉我们新增人员信息,以便更好地实现辖区社戒社康人员的全部管控,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陆思月表示。
在黄雪梅的努力下,服务中心目前已与辖区22个街道、23个社区及多个派出所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在管控人员基本信息上实现互通有无、互享资源、互为补充。
倾听心声,真情感化精准施教
走出派出所,阳光正好,稍事休息后,黄雪梅又奔走在通往某居民小区的道路上,因为她还要到社康人员张某家中进行走访。
黄雪梅介绍,“每个社戒社康人员在进行戒毒、康复的过程中,都在努力挣脱过去的阴影,寻找重生的希望。他们渴望被理解、被接纳,因此,不仅需要外界的监督和管束,更需要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主动走近他们,成为他们能够信任的人,去理解和支持他们,给予他们正向的引导。”黄雪梅摆摆手说,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身份的特殊性,社戒社康人员往往对陌生人充满戒心,拒绝接触,这个时候就需要耐心与细心。
在沙坪坝区禁毒办民警和两名社工的带领下,黄雪梅很快来到张某家门口。
开门的是张某的母亲。随后,黄雪梅与张某及家属围坐交谈,详细了解张某的近况。交谈过程中,张某母亲提及了家庭生活的不易,张某讲述了自己面临着没有工作和收入的困境。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黄雪梅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张某及其家属的讲述,并记录下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表示会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帮教方式,黄雪梅很快安抚好了他们的情绪。
“通过多次上门与社戒社康人员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我们服务中心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只有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才能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黄雪梅分享自己的经验所得。
自到服务中心开展工作以来,黄雪梅通过电话回访800多人次,实地入户走访超70人次,开展困难帮扶10人次……在长期的入户走访和电话回访中,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服务中心的工作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社戒社康人员的接受和认可。
其中,社康人员吴某失联,家属第一时间联系服务中心帮助查询其动向;傅某解戒回家后,不了解如何申请低保,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到服务中心询问流程……
暖心帮扶,助力重新回归社会
对于社戒社康人员而言,重新融入社会是他们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关卡”。
社戒社康人员身份特殊,身体状况不佳,难以被社会接受,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辖区内社戒社康人员开展帮扶工作是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
刚走出张某家,黄雪梅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磁器口街道。来到街道办事处,黄雪梅与平安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谢雪妮进行工作对接,查看管控人员近况,详细记录新增管控人员的基本信息。
“刚解除强戒的新增管控人员吃什么、用什么、住哪里,这些都是基本的生活问题。”谢雪妮介绍,街道会因人施策,通过多种渠道给予帮扶,为他们解决各项困难,缓解生活压力。
但是,对社戒社康人员的帮扶内容不仅涉及他们个人的生活起居,还包括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修复与家人的关系、与孩子更好地生活等方面内容。
“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帮扶人员,在管控和帮扶这群特殊人群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心理疏导和正向引导方面。”谢雪妮希望,后续能够加强与服务中心的深入合作,获得戒毒民警在教育矫治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了解到街道的需求后,渝北所延伸部署服务中心的下一步工作,充分运用戒毒所资源优势、专业手段,积极建设教育戒治综合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服好务。
与此同时,驻服务中心民警在日常的街道走访中加强与社工交流,并一对一地传授与社戒社康人员交流沟通的技巧,普及社戒社康区别、禁毒相关知识及戒毒的措施等。
“依托司法行政系统的资源优势,从社区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先后举办人民矛盾调解、禁毒知识专题培训,所辖各街道社工累计参加培训100余人次。此外,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医疗巡诊、家属课堂、禁毒宣传、困难帮扶等方面资源均可与街道、社区共享。”黄雪梅介绍。
近一年来,服务中心通过积极参与街道的日常考核、走访等工作,与街道共同举办禁毒宣传活动,召开多方联席会等,不仅让服务中心自身能够很快被街道接纳,也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
“建立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服务中心,是落实司法部‘一体两翼’工作布局,打通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的有效方式。”渝北所副所长石煦表示,接下来,服务中心将以信息对接平台、延伸照管平台、教育戒治平台、支持帮扶平台“四个平台”工作为抓手,主动发挥场所专业人才优势和专业工作经验,积极参与辖区禁毒宣传教育,开展社工业务培训等,延伸所内戒治成效。
不仅如此,服务中心还将协同地方禁毒部门做好社戒社康人员排查和心理测评、疏导工作,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对参与督导禁毒的社工开展重点人员谈心谈话,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助力无毒社会建设。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教育矫治所
发布于:北京市